無錫市機床工具行業協會
發展現代機床工具 推進產業強市建設
最新新聞:
內容摘要:8月7日,2018年上半年機械行業經濟運行信息發布會在中機聯舉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出席,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趙新敏副秘書長主持會議,陳會長指出今年以來,機械工業全行業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的趨勢進一步鞏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產銷平穩增長、訂貨好于預期、投資有所改善,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
今年以來,機械工業全行業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的趨勢進一步鞏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產銷平穩增長、訂貨好于預期、投資有所改善,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
展望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為行業實現穩定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同時,市場需求不足、成本壓力較大、外貿摩擦不斷等問題依然存在;提升行業發展質量的任務依然艱巨。
一、平穩向好勢頭鞏固
(一)增加值增速逐月提升
今年以來,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逐月提升的趨勢,由年初1-2月的7%,一季度的7.6%,升至1-6月的8.4%。雖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分別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1.7和1.5個百分點。
(二)經濟效益穩定增長
1-6月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41%;實現利潤總額7615億元,同比增長6.73%。兩項指標均實現了穩定增長。但與上年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回落了1.19和7.96個百分點。
與全國工業比較,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0.47個百分點,但利潤增速則低于同期全國工業10.52個百分點。
(三)主要產品產量同比增長
上半年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120種主要產品中,產量同比增長的產品有76種,占比63%,比上年減少18種;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44種,占比37%,比上年增加19種。其中有14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33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增長轉為同比下降。
主要產品產量增長有如下特征:一是與民生消費市場關系密切的產品產量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如乘用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和4.6%,制冷設備、電動叉車、手提電動工具等產量增長均超過10%。二是與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相關的產品延續了銷量上升的勢頭,如水質污染防治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等產量同比均超過20%。三是與智能制造產業相關的產品增長態勢良好,如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分析儀器及裝置、試驗機、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速在17%-42%。四是工程機械類產品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高速增長,挖掘機增速達60%、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和汽車起重機產量也超過30%。五是為整機服務的各類零配件類產品普遍增長,液壓元件、模具產量增速在20%左右,軸承、閥門、氣動元件、鍛件產量增速在10%左右。
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主要為農業機械設備、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等前些年增長較快的產品。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升
經歷了兩年多的低迷后,2018年以來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出現恢復性增長。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四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專用設備制造、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三個行業大類投資增速分別為10.3%、8.5%和8.5%,高于同期全社會(6%)和制造業(6.8%)投資增速,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7%。從趨勢看,今年以來機械工業所涉及主要行業大類投資增速逐月穩步回升,投資低迷的狀況有所改善。
(五)對外貿易保持增長
據海關統計,1-6月全國機電產品出口6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其中機械設備出口2080億美元,同比增長17.1%,運輸工具出口603億美元,同比增長16%,儀器儀表出口343億美元,同比增長4.2%。
1-6月全國機電產品進口4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機械設備進口996億美元,同比增長25.9%,運輸工具進口512億美元,同比增長6.9%,儀器儀表進口493億美元,同比增長8.5%。
(六)價格指數緩慢回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4.7%,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6.1%,原材料工業價格上漲8.8%,加工工業價格上漲4.6%。整個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處于上升狀態。同期機械工業涉及的主要國民經濟行業中,通用設備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8%、專用設備上漲1.3%、汽車制造業上漲0.4%、電器機械與器材制造業上漲0.6%,儀器儀表制造業同比下降0.5%,均低于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回升幅度。
二、問題與壓力依然存在
(一)市場需求依然低迷
市場疲軟、需求不足是一段時期以來持續困擾機械行業發展的問題。電力、冶金、煤炭等傳統用戶行業處于產能調整期,雖釋放出部分更新改造需求,但相較于機械行業前期積累的產能而言,市場需求依然低迷。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數據顯示,企業訂貨在經歷2017年回升向好后,2018年以來再次呈現出波動下行的趨勢,上半年累計訂貨同比增長9.64%,降至個位數增長水平。
(二)成本壓力大、效益提升難
1-6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0.76%,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速。具體看,首先自2017年開始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今年上半年擠壓機械行業利潤的首要因素。其次人工成本上,一方面職工薪酬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社保負擔加重,企業為勞務派遣人員繳納的工資性費用也由三險改為五險。第三,今年以來融資成本顯著上升,1-6月機械工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15.4%,增速高于同期實現利潤總額增速8.67個百分點。在多重成本壓力下,今年機械工業利潤總額低速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6.77%,低于上年同期0.24個百分點。
(三)應收賬款總額大、回收難
應收賬款數額大、回收難是當前影響機械企業生產經營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借貸并為此支付巨額資金使用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1-6月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已達到4.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17%,占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總額的三分之一。不少機械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基本等同于銀行貸款或借款數額。特別是主機制造企業,由于產品生產周期長、占用資金大、個性化定制強,貨款回收困難的問題尤為突出。
應收賬款數額大、回收難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大資金周轉壓力;二是放大稅費負擔壓力,企業墊資納稅;三是產生貸款利息的壓力,付息就吞噬利潤。
三、內生動力促高質量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產業實踐的角度,機械工業踐行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產品轉型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產業轉型向深層推進
機械工業以往主要服務于投資活動,通過近些年的轉型調整,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為民生消費服務的意識與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在持續向深層推進。
電工電器行業作為機械工業的第二大分行業,以往的發展主要由發電設備制造業和輸變電設備制造帶動。但隨著發電與輸變電市場趨向飽和,今年以來這個兩個行業主要產品產量下降、運行形勢趨緊。但取而代之的是,主要為智能制造和消費市場服務的光纖、光纜、電力電子、鋰離子電池、電工專用機械、電瓷、電碳、電焊機、電爐等分行業。今年上半年這些行業增長勢頭良好,平均利潤率(7.72%)約為電工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5.29%)的1.5倍,成為推動電工行業增長的新動力。
(二)產品多維度升級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機械企業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升級。主要表現在:
一是傳統產品功能升級。如現代農裝公司推出新一代采棉機,采用了電子、液壓等多項先進技術,并加載參數監控系統、實現故障預測,并設置一鍵卸棉功能提升對火險的應對能力,提升傳統裝備功能。
二是重大裝備智能升級。重大技術裝備安全穩定運行影響因素眾多,智能化意義重大。振華重工研制的新一代智能跨運車正式進入動態路測階段,是全球第一臺帶無人駕駛導航系統的集裝箱跨運車產品。鐵建重工研制的首臺全智能型混凝土噴射機實現了對隧道噴射區域的3維掃描建模,具備自動定位、噴射路徑規劃、智能噴射、自動修正、數據交互等功能,是全球首臺全智能型混凝土噴射機。
三是原有行業綠色升級。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新能源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94.9%和111.5%,高于汽車產銷平均增速90.8和105.9個百分點,在汽車市場中占比持續提升。在重型礦山行業,由于冶金、礦山等用戶行業處于產能調整階段,傳統產品需求下降,從而轉向為冶金行業提供綠色化綜合升級工程技術與裝備,提供工業廢渣及垃圾的綜合處理利用技術與裝備,提供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等行業的節能減排技術與裝備。
(三)積極拓展業務領域
為謀求新的發展機遇、培育新的增長點,企業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如東方電氣2010年就開始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創新,其與成都客車聯合研制的氫燃料電車客車今年在成都市載客運營。中信重工開拓礦山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產品,銷售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天馬軸承在深耕軸承產業的同時,進入高性能軸承鋼材的研發、制造領域,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重大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有新進展
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零部件,是解決我國重大裝備“空心化”的當務之急。機械行業相關企業為之已奮斗多年。在有關部門和領導的支持下,今年國產重大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一系列新進展。瓦軸集團和洛陽LYC軸承集團自主研制的高速動車組軸承,通過10余年的研發與試驗,先后完成產品數字化仿真分析和設計、試制樣品、臺架試驗,即將于近期在時速2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上試用。寶塔實業(原西北軸承)與北京地鐵運營公司研發中心聯合進行的地鐵軸承研發應用攻關,也在歷經10余年研發、試驗、試運行后,首次獲得了小批量訂單。恒力液壓件的多路閥也已經在15噸級以下挖掘機上大量配套。
(五)海外市場認可度提升
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我國機械企業與機械產品的國際市場認可度逐步提升。在近一年半時間里,柳工CLG950E挖掘機已在英國累計實現終端銷售15臺,該級別挖掘機市場份額達到18%,參與廢棄電廠地基破碎作業、核電站施工等項目,是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首次參與英國基礎建設工程。今年上半年,上海電氣與東方電氣組成的項目聯營體,在與全球三家龍頭電氣集團的競爭中勝出,獲得埃及漢納維燃煤電站項目。
四、全年走勢預測
今年以來機械行業運行基本符合年初預期,主要行業運行繼續保持平穩。對于下半年機械工業主要分行業的發展有如下判斷:
汽車行業作為機械工業第一大分行業,2018年雖然1.6升及以下小排量優惠政策退出,但汽車工業已經進入到相對平穩的增長期。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與上年基本持平。
電工電器行業作為機械工業第二大分行業,傳統龍頭產品發電設備形勢不容樂觀,火電市場大幅下滑,燃機和風電基本持平。但光纖光纜、電力電子、鋰離子電池、電動工具等產品市場良好,形成了有力支撐。
石化通用設備行業作為機械工業第三大行業,相關各行業經濟形勢趨好,特別是高耗能領域節能政策趨緊為行業帶來了技術改造市場需求。此外國際油價上升帶動行業投資趨向活躍。預計全年石化通用行業將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儀器儀表行業受智能制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等戰略的帶動,近幾年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預計2018年行業仍將呈現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農機行業由于市場需求的萎縮,2018年延續了上年下行態勢,預計今年難以走出低谷。
通用零部件行業產品量大面廣,運行形勢好于主機行業,預計全年將保持良好態勢。
此外,工程機械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存量升級換代的帶動下,預計下半年仍將保持較好景氣度,但產銷增長速度可能在高位下有所回落;內燃機和機床行業在汽車和工程機械行業的帶動下預計下半年也將平穩運行。
綜合分析判斷:預計2018年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將比較平穩,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增速在7%左右,進出口貿易適度增長。需要說明的是,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機械工業的規模現已達到年主營業務收入二十四萬多億元的很高水平。隨著基數的不斷擴大,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正常的。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機械工業要堅決貫徹中央的戰略部署,加快調整與轉型的步伐,增強行業發展的穩定性,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經濟效益水平,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
會議現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發布2018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 兼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董揚答記者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趙新敏主持會議